觀光署改制週年,開啟永續觀光新紀元
交通部觀光署於112年9月正式改制掛牌,113年9月15日迎來觀光局改制為觀光署改制一週年,觀光署於集思交通部國際會議中心,舉辦《2024台灣永續觀光高峰論壇》,並設有《榮耀台灣‧觀光永續‧連結世界》主題成果風華展,呈現臺灣觀光的過去、現在及未來,從觀光局到觀光署,一棒接一棒,棒棒皆精采,藉此凝結國內外觀光業者及民眾,齊心攜手為臺灣觀光新發展共同努力。
轉化挑戰為機會,穩勢前進「拓客源,拚產值」
因應疫後國際觀光趨勢及轉變,依據「Tourism2025-臺灣觀光邁向2025方案」,推動臺灣觀光朝「永續韌性X數位創新」雙軸轉型發展,以邁向2030永續觀光發展為目標。同時,配合政策執行「疫後強化經濟與社會韌性及全民共享經濟成果」(加速擴大吸引國際觀光客方案、觀光景點公共運輸接駁)、重要觀光、前瞻等景點建設計畫及「0403花蓮震災觀光振興方案」,並遵照行政院113年5月30日院會通過「拓展觀光亮點,帶動兆元產業」施政方向,融入永續韌性及數位創新之發展主軸,擴大吸引國際旅客來臺。
來臺旅遊市場穩定回溫,較112年成長逾21%
113年來臺旅遊市場,全年來台旅客逾785萬7,686人次,較112年同期(648萬6,951人次)成長21.13%持續穩定成長。日本、港澳及韓國市場均逾百萬人次規模;歐美市場恢復良好,尤以美國較疫前成長7.64%,表現亮眼,來臺旅遊市場穩定回溫。
升級觀光新品牌、開拓國際宣傳據點
靈活運用,觀光新品牌:113年5月6日推出台灣觀光新品牌3.0—「TAIWAN-Waves of Wonder」(台灣魅力・驚喜無限),於各市場強力播送形象廣告,形塑臺灣觀光形象;同年第4季推出全新國際宣傳影片,搭配觀光品牌3.0於我國主要引客市場具有影響力之媒體(如英國BBC電視、美國CNN電視等主流媒體、紐約時報廣場戶外螢幕及數位媒體如Netflix、Google、Youtube等)強力放送;日本、韓國及馬來西亞(穆斯林)、印尼、泰國、菲律賓市場推出全新年度觀光代言人,分別為知名日本影帝妻夫木聰、韓團Super Junior成員圭賢、馬來西亞女星娜比拉.拉扎利(Nabila Razali)、印尼人氣巨星咪卡.譚巴勇(Mikha Tambayoung Mahenra)、泰國當紅實力派演員提拉德(Teeradetch Metawarayut)、菲律賓當紅明星加比加西亞(Gabbi Garcia)與卡里爾拉莫斯(Khalil Ramos),以捲動臺灣觀光話題,魅力行銷臺灣,衝刺來臺觀光人數。
開拓國際新據點,持續開發新市場:113年陸續成立雅加達、孟買、巴黎、溫哥華、馬尼拉TTIC(台灣觀光服務分處),並規劃逐步增加包括雪梨、阿姆斯特丹、西雅圖等TTIC,培養未來客源。
推動「入境觀光振興計畫」擴大引客:以「T2025方案-廣拓觀光客源計畫」持續推動境外企業來臺獎勵旅遊,113年度共申請165團(計約14,881人次),另為吸引國際旅客離島觀光,113年11月12日修訂「推動境外包機旅客來臺獎助要點」,降低離島包機獎助門檻,推動郵輪觀光,整合高雄、臺中等6大郵輪港口岸上觀光資源,出版全新郵輪手冊及摺頁,另持續推動「境外郵輪來臺獎助」及「空海聯營(Fly-Cruise)旅遊獎助」,就國際郵輪彎靠及母港航線皆有獎助,其中境外郵輪獎助,113年度共有9航次申請,已恢復疫前(108年)同期約7成,並於113年7月10日修正發布「推動來臺空海聯營旅遊獎助要點」,將國內旅行業納入獎助對象並簡化申請流程。
「加速擴大吸引國際觀光客方案」五路齊開具體吸客:加強宣傳「加速擴大吸引國際觀光客方案」,112年5月起辦理促進自由行旅客來臺措施及加速團客來臺措施。113年度自由行旅客來臺消費金抽獎活動,逾461萬人次登錄;團客獎助申請逾2.4萬團,參團人數逾43萬人。藉由「參加各市場海外旅展」、「辦理講座/推廣會」、「數位影音媒體廣告」、「OOH戶外廣告」及「KOL邀訪及社群行銷」等五路齊開措施具體吸客。
整合資源、擴大部會合作,加速觀光產業發展:由行政院副院長每月定期召開「研商促進國際觀光客來臺跨部會專案會議」,截至113年共召開16次會議,設定各目標市場人次,跨機關協力推動國際旅客來臺。設立「行政院觀光產業振興諮詢會議」由行政院副院長擔任召集人,透過「部會合作、專家參與、產業對話」,整合觀光資源,加速觀光產業發展。
環島亮點捲動國旅,帶動地方產業發展
推動觀光主題活動
推動6大標竿活動(「台灣燈會」、「台灣仲夏節」、「臺灣自行車旅遊節」、「台灣好湯-溫泉美食嘉年華」、「台灣美食展」及「東海岸月光•海音樂會」),吸引國內外旅客暢遊臺灣,並於113年11月起,攜手縣市政府及跨部會推出「台灣觀光100亮點」活動,持續捲動國旅市場。
推廣自行車旅遊,113年11月30日環法自行車挑戰賽,吸引2,500位國際旅客來台比賽。
推動部落觀光,於113年11月29日至12月1日辦理2024臺灣部落觀光嘉年華活動,展現推動部落觀光成果,以及臺灣原住民16個族群各自獨特的人文風采。
推廣主題旅遊
樂齡品牌行銷:113年辦理5場「凰金遊程」教育訓練暨說明會總計374位旅行業者參與。另於113年9月舉辦媒體遊程體驗活動,提升品牌曝光度。
推動「臺灣觀光雙年曆」活動:遴選出國際級40項、全國級68項,共計108項活動,113年總遊客數逾8,469萬人次,經濟效益達新臺幣1,138億元。
推動「台灣觀光100亮點」
結合第1屆「觀光亮點獎」獲獎成果,自113年11月起至114年10月攜手22個地方政府推動「台灣觀光100亮點」,鼓勵旅客每月逛亮點、遊活動、享優惠,暢玩全臺一整年,帶動地方觀光產業發展。
便捷旅運服務,暢遊台灣好便利
執行「觀光景點公共運輸接駁方案」,包含「台灣好行優化服務」及「觀光路廊在地有腳接駁服務」,透過票價半價優惠、增開班次、新增運輸場站至景點及景點間串遊路線、景點招呼站牌融入景點特色等面向,全面提升台灣好行營運品質,透過台灣觀巴2人同行1人免費,提供民眾優惠便利旅遊服務。
台灣好行優化服務:113年度台灣好行搭乘565萬人次,較112年成長22.4%。
觀光路廊在地有腳接駁服務:自112年7月1日至12月31日及113年3月1日至12月31日,輔導業者推出不分平假日台灣觀巴2人成行1人免費優惠活動,113年度台灣觀巴搭乘人數逾11.5萬人,較112年成長133%。

優化產業環境,輔導產業轉型
於113年辦理4場次永續相關教育訓練及2場域企業參訪,共計100家旅行業者,320人次參與,輔導旅行業永續經營。
因應社會環境變遷,113年10月16日修正發布「導遊人員管理規則」及「領隊人員管理規則」,113年12月27日修正發布「旅行業管理規則」,調適現行法規與實務運作落差並保障消費者權益。
推動「交通部觀光署獎勵旅宿業品質提升補助要點」,受理逾1,409件申請建置友善設施、導入智慧化設備或系統、推動永續發展等相關項目;113年增訂補助旅宿業取得國內外永續、節能減碳及綠色環保等相關認證,鼓勵業者接軌國際永續趨勢。
持續輔導觀光遊樂業朝創新服務、智慧園區、安心旅遊、全齡友善及綠色永續方向發展,113年計核定17家業者申請,補助經費4,886萬元,帶動整體投資金額約1.25億元。
厚植產業人力質量,提升產業服務品質
辦理觀光產業人才培訓,113年度培訓旅行業經理人407人次、關鍵人才培訓879人次、觀光職能e學院4,488人次、稀少語別導遊評量輔導訓練124人次、導遊人員在職訓練875人次、導遊人員職前訓練965人次、領隊人員職前訓練1,768人次,共計9,506人次。
辦理觀光旅館及旅館業中階經理人訓練課程,113年規劃辦理8場次主題課程及1場專題課程,共計培訓452人次。
跨部會就業媒合引才,輔導導遊與領隊協會辦理人才媒合,113年辦理逾104場媒合會,逾2,065人次參加。
辦理「補助旅宿業穩定接待國際旅客服務量能方案」,112年4月1日至113年9月30日旅宿業者新增聘僱房務及清潔人員共計2,811人。
打造多元特色景點,推動觀光旅遊區品牌
執行「觀光前瞻建設計畫(110-114年)」:打造東北角及宜蘭海岸、澎湖等6個國家風景區管理處,為國際魅力景區,113年已完成伊達邵中正停車場、隘門沙灘服務設施整建等12處亮點工程。
執行「重要觀光景點建設中程計畫(113-116年)」,113年完成東北角及宜蘭海岸國家風景區「龍洞灣海洋公園休憩空間營造」、馬祖國家風景區「北竿鄉08據點服務設施建置」等49項工程。
推動「觀光前瞻區域旅遊品牌」,113年完成漫遊山海線-聚落.鐵道.自行車魅力輕旅廊道營造、北橫故事-角板山觀光場域等16處亮點工程。
強化景區維護管理,滾動檢討景區活動法規
建置國家風景區通用旅遊環境,截至113年已完成建置178處通用無障礙旅遊景點,並完成43條無障礙推薦遊程,提供友善旅遊環境。
輔導業者取得永續認證,113年輔導國家風景區轄內14家業者取得國際GTS綠色旅行標章,綠色旅遊2星(4家)、綠色旅遊1星(10家)。
113年4月16日修正水域遊憩活動管理辦法,新增「自由潛水」態樣、增訂帶客從事自由潛水相關規定,保障旅客活動安全。
整合相關部會成立中央機關露營管理協調聯合督導小組,督導直轄市、縣(市)政府落實執行露營場管理,113年度至114年3月,共召開4次會議,輔導露營場申請設置。
觀光署整合在地觀光組織、產業夥伴,重新打造北、中、南、東部及3個離島之7個「區域觀光圈品牌」,於113年7月3日舉辦「2024國家風景區觀光圈成效分享會」,透過業者經驗分享加強跨域交流合作、8月26日辦理「2024北觀光區策略座談會」凝聚北部觀光未來願景及策略方向、12月11日辦理「2024國際視角.南觀光區分享會」聚焦南部觀光願景與國際行銷策略。並於10月25日至11月24日,辦理北、中、南、東4場「觀光區市集日」活動,每場有70家在地優質品牌齊聚華山文創園區,強化資源串聯並激發地方經濟潛力。
導入科技與大數據,智慧觀光再升級

113年成立PMO專案辦公室,對所轄國家風景區智慧化進行總體規劃,並於10月完成景區智慧化發展藍圖,推動國家風景區智慧化及觀光產業數位化。
113年觀光大數據平臺新增國家風景區電動車充電站(樁)及交通部運輸資料整合流通服務平臺(TDX)資料;另匯入「亞洲競爭市場國家之入出境旅客數據」及「韓國市場旅遊需求數據」2項外部數據資料及完成平臺功能優化。
以「行動優先」概念,建置「台灣觀光資訊網」以11種語言版本、RWD響應式網頁,提供適地性旅遊情報、旅遊服務中心(含借問站)等旅遊便捷化服務,並導入AI觀光智慧小幫手旅遊景點查找服務,即時提供旅遊資訊。
113年將「AI智慧櫃台」即時翻譯服務導入高雄機場,新增東南亞語系翻譯功能,有效提供接待新南向旅客服務量能。
113年12月3至4日辦理「2024觀光產業數位博覽會」,吸引41家企業參與展覽,展示逾70項科技應用產品,超過5,603人參與。
舉辦「玩轉科技交流站」,創建觀光業者與科技業者媒合交流平台;另舉辦「113年觀光盃 Open Data 黑客松」活動,透過競賽方式邀請大專院校學生利用觀光署提供的開放資料,進行數位加值應用。
觀光署及所屬國家風景管理處、駐外辦事處,依其市場區隔,共經營70個社群媒體,透過數位媒體虛實整合行銷臺灣。
花東振興方案,加速花東旅遊復甦
花東自由行住宿補助:113年「振興花蓮震後獎勵旅遊個別旅客住宿優惠活動」花蓮縣超過74萬房提出申請,臺東縣超過24萬房提出申請。
花東團體旅遊補助:截至113年12月底活動結束,花蓮團累計申請2,182團,參團旅客約5.2萬人次、臺東團累計申請1,790團,參團旅客約4.9萬人次。
推動觀光遊樂業入園優惠,113年10月7日至11月30日累計使用優惠入園計10萬4,534人次。
113年6月1日至12月31日止,提供台灣好行宜花東使用電子票證免費搭乘及台灣觀巴宜花東2折優惠,台灣好行累計20萬6,704人次使用;台灣觀巴累計5萬6,943人次使用;另自7月1日至11月30日止推出Taiwan PASS台鐵版2人同行1人免費限量優惠,累計販售8,586組(每組2張,共17,172張)。
自113年7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加碼獎助飛航至花東地區機場之境外包機,爭取更多國際旅客赴花東旅遊,113年共爭取超過20架國際包機(泰國、汶萊、越南、香港),招徠逾1,500名國際旅客;並自8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分波段擴大外國團客住宿花東加碼,計312團申請獎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