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要內容區
選單按鈕

北海岸及觀音山國家風景區管理處行政資訊網

:::
:::

觀光署再創永續觀光佳績 勇獲六個綠色目的地國際永續獎項

發布單位:北海岸及觀音山國家風景區管理處 發布日期:112-10-10 點閱率:1,137

2023全球綠色目的地年會(Global Green Destinations Day Conference)於10月8日在歐洲綠色之都愛沙尼亞塔林(Tallinn, Estonia)盛大舉辦,並於當地時間10月9日晚會頒發「2023全球百大目的地故事獎」(2023 Green Destinations Top 100 Stories),本年度臺灣再次嶄露頭角,共計6個目的地加入綠色目的地比賽與認證計畫並全數獲獎,由交通部觀光署駐法蘭克福辦事處主任謝長明領獎,為8年來臺灣最多目的地參與競賽的一年,獲獎數也較2022年增加一倍,成為本年度綠色目的地年會的焦點。

百大目的地故事比賽獎項由荷蘭非營利組織「綠色目的地基金會」(Green Destinations Foundation)自2014年開始舉辦,該獎項也與柏林ITB國際旅展合作,透過目的地永續故事的實踐經驗與成果分享,促成跨國的交流與學習。參賽者在通過第一輪的永續基礎準則評鑑後,方能進入第二輪「優良實踐故事評選」(Good Practice Stories),而評比標準除了永續行動實際內容外,更包含完整性、永續性、有效性、創新度、可仿效性與過程中的具體數據的呈現。

近年來觀光署各國家風景區管理處積極與當地旅遊業者及觀光單位合作推動永續觀光,此次6個國家風景區管理處綠色目的地的參賽故事獲獎類別及故事包含:

  1. 「文化與傳統」類別-澎管處的「探索澎湖納斯卡線-守護石滬」與日月潭管理處「導引部落朝永續旅遊方向前進-林道下的新契機」
  2. 「商業行銷」類別-東管處「臺灣東海岸月光.海音樂會-永續活動的實踐」與東北角管理處「鼻頭角廢棄營舍改造帶來的轉變」
  3. 「自然與景觀」類別-雲嘉南管理處的「與水共舞-颱風過後重現的濕地與治水」 
  4. 「目的地管理」類別-北觀處「透過永續實踐打開通往阿拉寶灣祕境的道路」。 

交通部觀光署署長周永暉表示,感謝國際對於臺灣各國家風景區管理處的肯定,適逢交通部觀光署升格改制,未來各管理處將持續秉持景區發展兩大引擎-「安全管理」及「永續經營」的精神,用心進行在地經營,強化區域旅遊及觀光圈協力共治,並透過「景區經濟學」概念帶動在地觀光產業鏈,持續推動永續觀光,繼續在國際舞台爭取更多的榮譽。

以下為獲獎管理處及永續故事內容介紹:

(依提案單位字首筆畫與參賽類別排序)

【交通部觀光署澎湖國家風景區管理處】(簡稱澎管處)

  • 故事主題:探索澎湖納斯卡線-守護石滬
  • 參賽類別:文化與傳統

吉貝嶼位於澎湖本島北方約 5.5 公里,四周有石滬群和珊瑚礁地形。先民自1700 年起即就地汲取石材,以砌疊技術建造石滬,建構具有永續生態的捕魚方法。據調查,全澎湖縣石滬609座,滬堤總長約133.1公里,共有101座,且其造型為澎湖石滬的樣版,因此有「石滬的故鄉」美譽。然而隨著技術變遷,石滬不再是漁民捕魚的主要方式,導致石滬逐漸沒落。

為保存吉貝石滬群的文化永續性,由澎湖縣政府持續辦理修復計畫維護石滬滬體(於2016-2022年期間已完成修復石滬37座,長度約7.5公里),而澎管處則從2013年起透過不同形式的石滬文化推廣教育,讓在地人、石滬與遊客產生新的連結,以達守護石滬文化之目標,澎管處持續培育石滬環境教育助理師資(2023年已達 17位),並以「澎湖石滬季」作為文化旅遊品牌行銷,透過在地人的石滬解說強化旅遊深度,也為吉貝社區與觀光業帶來整體經濟產值(估計約新臺幣200萬元)。澎管處師資培訓整合文化觀光的行動也間接強化石滬硬體的保存,而在地修老匠師與社區工班人力也因此有餘力持續於每年投入修滬工作。

【交通部觀光署日月潭國家風景區管理處】(簡稱日管處)

  • 故事主題:導引部落朝永續旅遊方向前進-林道下的新契機
  • 參賽類別:文化與傳統

日管處近年來努力推動永續觀光,期許大家在旅行過程中一起做個負責任的旅人,讓日月潭的美景能夠青春永駐。為此,日管處從去年特別與在地業者合作,啟動了循環杯免費借用計畫,也推出減廢主題的旅遊商品,宣傳在旅遊過程中實踐減少一次性垃圾的產出,對在地邵族傳統文化有更深刻的認識。

緊臨日月潭的後方有四個布農族部落,當地稱丹大布農四部落,因為地理位置偏僻、交通較不便,為了協助部落文化推廣,透過遊客進入部落走訪,增加部落的經濟收入,日管處與其他機關單位合作分工,從族人熟悉的生活場域(林道)中著手,結合大自然的產物-馬告,期待增加它的附件價值,從過往傳統料理時的香料,如今提升為香氛DIY產品,又配合不同季節與林道體驗串聯,推出有別以往的部落遊程,讓遊客能體會負責任旅遊行為對日月潭的重要性。

【交通部觀光署雲嘉南濱海國家風景區管理處】(簡稱雲管處)

  • 故事主題:與水共舞-颱風過後重現的濕地與治水
  • 參賽類別:自然與景觀

在雲林口湖鄉的東南方,原本有座農場大面積種植甘蔗是當地重要經濟來源之一;1986年因韋恩颱風來襲引發大量海水倒灌,又因為地層下陷數十年,嚴重積水無法消退下,農場土地因長時淹水,鹽化嚴重而無法耕種,如今變成湖泊與濕地。也導致居民喪失工作機會及經濟收入,現今多剩年長者居住。

為解決長期水患問題,雲管處透過友善工程把積水湖泊改造成生態滯洪池,保留原有大面積生態棲地,迴避高度敏感區環境,適度在週邊增設環湖建置親水平台、賞鳥亭、導覽解說牌誌、環湖步道、自行車道及無障礙坡道等基礎設施,進行環境教育工作,因應夜間活動需求,只設置景觀矮燈不設高燈,降低對生物棲息的影響。

另雲管處也在低敏感區興建口湖遊客中心,委託當地組織「金湖休閒農業發展協會」經營,提供導覽解說、主題遊程、體驗撈蝦摸蛤、在地風味餐及販售在地農漁產伴手禮,讓在地居民有更多的工作機會;利害關係人(口湖鄉公所、在地工作室)也加入宣導行列,把淨灘所撿到的廢棄物再利用,讓農場舊辦公室改裝成大型裝置藝術。

【交通部觀光署東部海岸國家風景區管理處】(簡稱東管處)

  • 故事主題:臺灣東海岸「月光.海音樂會」-永續活動的實踐
  • 參賽類別:商業與行銷

東管處為了在東海岸推動深度藝術旅遊,並將在地文化、在地生活感和自然環境緊密連結,從2015年開始了東海岸大地藝術節,提出了「閒暇哲學、觀光凝視、大地美學」三個核心理念,主張藝術與自然的共生,第二年更融入音樂元素,在都歷遊客中心舉辦「月光.海音樂會」,從此成為東海岸的亮點活動。這個音樂會結合了東海岸獨特的月光海景、多元的音樂藝術表演、藝術市集和展覽等元素,展現東海岸文化的豐富與生活的簡單。

透過月光海作為平台媒介,每年選擇6月到9月圓月緩緩升起的日子舉辦月光海音樂會,以月光、天空與海洋作為舞台背景取代一次性舞台輸出印製物,傳遞著月亮的祝福和珍愛大地的精神。同時,宣導環保(除自備個人用品外,市集攤商的徵選也優先考慮與友善環境之環保店家合作,不僅需要使用在地食材料理,也需採用友善環境的包裝產品)、尊重在地文化、愛護自然環境和回饋在地社區的理念,七年的累積與進化下,永續元素已融為月光海音樂活動的DNA。

【交通部觀光署東北角及宜蘭海岸國家風景區管理處】(簡稱東北角管理處)

  • 故事主題:鼻頭角廢棄營舍改造帶來的轉變
  • 參賽類別:商業與行銷

鼻頭角位於臺灣東北角地區的海岬,具特殊的地質景觀、豐富的生態及漁港海鮮。有一個於自2000年後閒置的廢棄軍營位於山腰步道旁,步道常有健行遊客經過,為振興地區發展,讓閒置空間發揮觀光效益,並且提供健行遊客休憩所需服務,東北角管理處執行鼻頭角廢棄營舍改造計畫,進行低環境衝擊的工程整建為賣店空間,並承租給民間經營再利用,創造在地工作機會。

疫情期間,為避免業者裁員,減免業者租金,成功協助承租業者挺過疫情,避免疫後全臺大缺工的課題。而鼻頭營區改造實例也榮獲 2021國家卓越建設獎-最佳環境文化類-文化資產修復保存再生利用類。

【交通部觀光署北海岸及觀音山國家風景區管理處】(簡稱北觀處)

  • 故事主題:潮向祕境之路:透過永續實踐打開通往阿拉寶灣祕境的道路
  • 參賽類別:目的地管理

和平島地質公園擁有海蝕平臺、豆腐岩、海蝕溝、海蝕崖、風化窗、海蝕洞、蕈狀岩等特殊地質地景,但也因緊臨砂頁岩互層陡峭海蝕崖,落石頻繁的風險,導致曾被CNN喻為全球21個最美日出景點阿拉寶灣封閉了十多年之久。2021年起,北觀處與大學地質、生態學教授、在地經營團隊合作,結合落石監測、步道路徑計算與生態工法,針對易落石路段重新規劃路線,並以石籠工法建置生態步道。多孔隙的石籠步道建置後,持續進行生態監測,發現藻類慢慢恢復、生物多樣性也逐漸增加;另一方面也有管理性的開放阿拉寶灣,設定總量、讓遊客在退潮前後時段進入,由在地志工進行導覽,或從事淨灘、觀賞日出、潮間帶觀察等體驗活動。

透過學術研究、專業科技的導入、生態工法的施作、在地經營團隊管理性的開放、地方導覽志工的參與,阿拉寶灣在安全的狀態下重新開放,潮間帶生物多樣性也逐漸提升,找回了最美的日出和遊客與在地居民臉上的笑靨。

相關照片
  • 向上鍵:照片選單顯示
  • 向下鍵:照片選單隱藏
  • 向左鍵:上一張照片
  • 向右鍵:下一張照片
  • ESC鍵:離開相簿

最後更新日期:112-11-01
返回頁面頂端 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