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要內容區
選單按鈕

阿里山國家風景區管理處行政資訊網

:::
:::

大地資源

阿里山山脈北起從南投縣集集濁水溪南岸,南抵高雄燕巢區雞冠山。稜脈大致呈現北北東-南南西的走向,長約250公里,平均高度約2,000公尺。由於大斷層通過阿里山山脈的東側,造成了東坡陡、西坡緩的地勢。阿里山山脈是由石水山、尖山、大塔山、小塔山、祝山、萬歲山、對高山等18座高度超出2,000千公尺的山峰所組成。其中以大塔山最高,海拔2,663公尺。而阿里山山脈岩層大多由地質年代較為年輕的砂岩、頁岩和砂頁岩互層所組成。較為知名的地景景點如豐山的土石流紀念公園、石盤谷瀑布、滴水成金;來吉的大峭壁–鐵達尼、天水瀑布、塔山;瑞峰的南天峭壁、神仙尿尿瀑布;瑞里的燕子崖、蝙蝠洞、雲潭瀑布;奮起湖大凍山的明月窟、流星巖、十八羅漢洞;茶山的大石壁等等,在在顯露豐富的地質地形景觀。若您到本風景區遊覽,不妨停下腳步,仔細欣賞,將帶給您意想不到的收穫。

山林群相

阿里山風景區內多山,海拔高度由100公尺上升至2,600公尺,垂直落差變化大,植物分布亦隨之而變化;阿里山受到海拔高度變化的影響,植物分布呈現熱帶、暖帶、溫帶與寒帶。大致而言,從平地到海拔800公尺的獨立山一帶,屬於丘陵地形的熱帶林,此區顯著的植物相以相思樹、山黃麻和構樹為主,產業則以龍眼、麻竹與桂竹林最為常見。從獨立山到海拔1,800公尺的屏遮那則屬於暖帶林的範圍,代表樹種為樟、楠、楓和殼斗科植物為多,而奮起湖至十字路一帶的柳杉林為此區較單一的植物相。廣泛分布的茶園,以及孟宗竹林則是開墾山林所形成的產業景觀。溫帶林分布在屏遮那以上到海拔3,000公尺以下的山區,阿里山五木(鐵杉、台灣扁柏、華山松、台灣杉與紅檜)主要分布於此,其中紅檜原始林舉世知名,最受到矚目。來趟阿里山,您將可體驗到治灣森林之美及豐富的生態樣貌。

山中精靈

阿里山擁有低海拔到中高海拔的瀑布溪澗、山谷峭壁和原始森林等多樣環境,這些都提供了各種動物棲息與繁殖的空間,多種哺乳類、鳥類和昆蟲等,在此都能發現。較為特殊的有帝雉、栗背林鴝、藍腹鷴、繡眼畫眉、阿里山山椒魚、虎皮蛙、鋸角雪螢及台灣鏟頷魚(鯝魚)等。 賞鳥是來阿里山旅遊最重要的休閒活動之一,整個阿里山國家風景區的自然環境裡,包含了低、中、高海拔的森林,以及人為開墾的農園,形成了多樣的棲地,幾乎處處皆適合賞鳥。其中最具知名度的地點,當屬雲霧帶森林的阿里山森林遊樂區、原始闊葉森林的嚼嚼斯古道、山谷溪澗型的達娜伊谷溪和農園鄉野的豐山。另外,每年3至5月的螢火蟲季,以黑翅螢的數量最為龐大,在阿里山風景區內,許多地方都可見到螢火蟲的身影;而冬天也有螢火蟲出沒,如棲息於中高海拔山區的雪螢、鋸角雪螢、神木螢等。另外,太和地區的花石溪野蝦生態保護區及山美達娜伊谷鯝魚保護區,亦是重要生態旅遊的好去處。

竹林綠隧道

採茶姑娘

山澗水文

阿里山地區內主要的溪河水系有三大條,由北至南分別為清水溪(濁水溪支流)、八掌溪、曾文溪,其餘尚有十多條小型山溪分布於該水系之上游。 清水溪是濁水溪的第三大支流,發源於阿里山脈的西北麓。本溪上游的石鼓盤溪和阿里山溪在社後坪附近會合後,向西行約8公里,在雙溪嘴處生毛樹溪自南來會。之後流路突然北折,就離開了阿里山國家風景區轄區,最後在竹山匯入濁水溪。 八掌溪主流發源於阿里山脈西側奮起湖山,全長約81公里,中上游地區都屬於本區範圍。河流上游陡峻,切割旺盛,支流眾多,水潭、深谷、瀑布與峭壁的景觀隨處可見。 曾文溪發源於阿里山脈之萬歲山,全長約138公里,屬於本區的是曾文水庫以上的河段,呈縱谷形態,坡陡流急。 由於河川短小流急,造就特殊地形景觀,甚為壯觀。各流域另以優越的水文、水質條件孕育了溪中近十餘種的純淡水魚類、二十餘種的兩棲類,其中魚類有鯝魚、台灣馬口魚、台灣間爬岩鰍更是本省特有種生物。

泱泱人文

阿里山的人文以鄒族和鐵道等文化為人所津津樂道,據調查鄒族目前分布在阿里山鄉樂野、達邦、特富野、里佳、來吉、山美、新美、茶山等8個聚落,早期以狩獵及耕作維生,因此祭典多與狩獵、征戰有關。鄒族文化在食衣住行育樂等均有其獨特的脈絡,其中尤以婚姻禮俗、歲時祭儀、神話傳說、狩獵、捕魚、飲食、服飾、建築、藝術等方面最具特色。每年2月中旬舉辦「瑪雅斯比祭(或稱戰祭)」、11月間舉行「生命豆祭」,都保有完整的傳統祭儀,深具文化特色。 阿里山森林鐵路是世界僅存的3條登山鐵道之一,興建於1912年日治時代,最初僅提供木材運送之用,後來林業式微,鐵道轉變為早期阿里山地區重要的交通工具,沿線便發展出特有的鐵道文化。全線自海拔30公尺的嘉義,一路爬升到2,216公尺的阿里山,沿途可見熱、暖、溫帶等不同植被景觀與山脈溪流,如置身自然博物館,尤其三次螺旋環繞及第一分道的「阿里山火車碰壁」,更是令人一輩子難忘。在穿越茂密森林時,我們似乎可以看見當時林業發展的盛況;而在車站旁,像是奮起湖的老街上,漫步在其間似乎也嗅得出當時旅人與商賈百姓穿梭的繁榮氣味。

山上人家

鄒族勇士

最後更新日期:2023/08/11
返回頁面頂端 回上一頁